快捷导航

新闻中心

畜新濠天地官方网站牧业十篇
2023-08-27 12:18:56

  为适应我区畜牧业转型的需要,促进转型期尽快完成,加快我区畜牧业规模化、标准化、产业化发展步伐和小康社会的建设,特制定本规划。

  以市场为导向,以促进畜牧业增长方式的转变为目标,以规模化养殖、协会化管理、产业化经营、标准化规范为手段,全面推行畜牧战略,尽快让畜牧业成为我区农民致富的主要手段。

  规模化养殖是我区畜牧业转型的主要标志,也是畜牧业发展到现阶段的一个必然趋势,集中精力抓好规模养殖是今后我们的主要工作,因此要采取得力措施促进这一进程的快速实现。

  坚持市场运作,通过政府推动、示范带动、效益推动和对外招商等行为,实现畜牧业增效、农民增收。鼓励和支持各行业、各部门和各种经济成份积极参与畜牧业生产。

  坚持牢固的科学发展观,立足发展现代畜牧业,科学规划、合理布局、规范实施,实现环境资源、效益和发展的良性互动,协调发展。

  到2007年,使我区猪、牛、羊、禽的存栏量分别达到26万吨、6万头、30万只和300万只;出栏分别达到45万头、3.6万头、50万只和500万只;全年肉蛋总产达到6万吨,畜牧业产值6.2亿元,占农业总产值的50%以上。(年度规划见附表)。

  三元杂交猪推广率达到90%以上,山羊改良率达85%以上,黄牛改良率达100%,家禽实现土洋结合,土种占20%,引进品种占80%。

  规模养殖比重由目前的30%提高到60%以上,存栏30头以上的规模养猪户达300户、500只以上的规模养禽户300户,着力培育万头猪场和6万只养禽场等大型养殖场,力争得到国家产业资金的扶持,实现养殖场和市场直供连接。

  建立猪、牛、羊、禽四大产业基地,按照《XX区优势畜产品基地建设建设方案》的要求,到2007年基地建设要初具规模。

  以畜牧局为牵头单位,成立养猪、养牛、养羊、养禽四大产业协会,到2007年初要实现协会化管理、市场化运作,使全区养殖业同一步调发展,强化养殖业与市场的衔接,增加养殖效益。

  建设2-3个畜禽产品专业交易市场,扩大本地产品的市场号召力,放开畜产品流通市场,特别是生猪交易市场,防止人为操作畜产品价格,杜绝坑农事件的发生。

  到2007年底,基本完善畜牧兽医服务体系和技术推广体系的建设,培养和使用一批素质高的畜牧兽医技术服务人员。

  加快发展畜牧业,是今后一个时期农村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的重点工作之一,是落实中央一号、省委8号和市委4号文件精神、解决“三农”问题、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途径。因此,各地要把发展畜牧业放在日常工作的主要日程中,甚至可以把畜牧业的发展作为特事来特办。要根据本规划的要求,结合各自的生产特点,认真制定本地畜牧业的发展规划,并严格按规划认真实施。

  “政企”、“技企”联系制度,是政府和业务部门与规模养殖户沟通的重要渠道,也是养殖户解决生产难题的一条重要途径,执行好本制度,可以使广大规模养殖户免除许多后顾之忧,一心一意扩大生产。因此,要制定操作性强的量化指标,以便政府对联系人员进行监督和评比表彰。

  制定切合实际、能够广泛吸引资金、吸引人才的优惠政策,优化畜牧业发展环境。减免畜产品生产、流通、储运和交易等中间环节的收费,为畜牧业发展提供全方位的优势服务,开辟绿色通道。

  (四)区、乡两级政府每年要安排一定资金用于良种补贴和防疫体系建设,对成立农民合作组织和养殖协会进行资助。农业综合开发、扶贫资金等专项资金重点向畜牧业倾斜。金融部门应加大扶持产业化龙头企业的贷款力度,重点解决畜产品收购、营销、加工的贷款,支持养殖大户进行规模生产,要积极运用税收、贴息、提供担保等形式,多渠道吸纳民间资金投资畜牧业,鼓励打工回乡人员从事畜禽养殖。鼓励畜牧技术人员开展技术承包和创办实体。积极开展招商引资活动,凡区外资金到我区搞养殖、办加工、做营销除享受规定的招商优惠政策外,还可在土地使用、税收减免、商务活动等方面享受更加优惠政策。

  重点是做好养殖大户的培训。不仅要做好标准化生产等技术的培训,更要加强经营管理和市场信息的培训,通过推广综合配套的先进技术,降低生产成本,提高养殖效益。

  畜牧部门要制定好入乡、入村、入户培训计划,力争使每个养殖户每年都能接受2次以上的培训。

  青海省草地生态平衡问题的探讨魏克家,胡瑞宁,马建华,王学江,王树果,施玉辉

  贵州南部苇状羊茅混播草地营养成份含量动态测定莫本田,罗天琼,韩永芬,刘正书

  高寒草地罗新藏羊导入林血提高肉毛产量研究初报马明全,雷德谦,左学明,张兴光,汤茂林,蹇尚林,肖勇智

  美姑县安哥拉山羊改良本地山羊现状及发展潜力与对策佘陆均,覃志红,王同军,欧其拉一,马海妈麻

  试论黑麦草生产在我国农业三元种植结构调整中的地位和作用杨志刚,沈益新,刘信宝

  南江黄羊品系繁育研究的九五进展王维春,熊朝瑞,贾旌旗,张国俊,陈瑜,谭玉祥

  凉山州马海毛山羊饲养管理技术研究覃志红,王杰,欧阳熙,徐金瑞,佘陆军,王世斌,欧其拉一,马玉才

  青海省环湖片草场资源合理利用的探讨魏克家,胡瑞宁,王学江,马建华,王树果,施玉辉

  适宜放牧的根蘖型苜蓿生理特性及营养动态研究程渡,崔鲜一,彭玉梅,马静,马恒宇

  亚热带优良豆科牧草-阿马瑞罗饲用花生周自玮,钟声,奎嘉祥,和占星,匡崇义

  厦门公路绿地草坪发展现状与养护管理技术探讨余高镜,王耀立,郭玉春,梁义元,林文雄

  借鉴印度经验,大力开发我国的香精油制品及香料产业.--印度香精油制品及香料产业对我国西部大开发的启示熊坤新,陶晓辉

  不同刈割方式对苇状羊茅混播草地生产性能的影响草业与畜牧 莫本田,罗天琼,莫志萍,陈培燕

  安哥拉杂种羊越冬度春综合技术措施的探讨佘陆均,覃志洪,王同军,欧其拉一,吉克曲洛

  云南省牧草品种混播及示范推广研究报告匡崇义,奎嘉祥,吴文荣,和冬青,唐学成,谢有标

  pp333对多年生黑麦草营养生长及结实性能的影响兰剑,张丽霞,邵生荣,姚爱兴

  加强四川省草原治理建设长江黄河上游草地生态屏障--川西北草原退化沙化的调查与思考陈文光

  柴达木盆地草地资源分布与发展草原畜牧业的探讨魏克家,李海萍,王学江,马建华,王树果,施玉辉

  小尾寒羊在凉山的适应性观察王同军,覃志洪,佘陆均,王世斌,方明安,谭丽,周启宁,欧其拉一

  浅谈凉山州生态环境保护与山羊养殖对策佘陆均,张自华,田旭,覃志洪,沙妈阿支

  近日,**畜牧局组织业务骨干赴**市学习生猪规模场建设、现代畜牧业建设和兽医体制改革的先进经验,推进**现代畜牧业发展。现将考察情况报告如下:

  (一)以规划先行的理念,谋划现代畜牧产业发展。**市都制定了现代畜牧业发展规划,其中***县和安居区为**省现代畜牧业试点地区,确立了以生猪为重点的现代畜牧业发展定位,把构筑良种繁育、疫病防控、标准化规模养殖、产品加工、市场营销、生态环保、质量安全监管等作为发展现代畜牧业的系统工程。***县委、县政府立足大畜牧、大产业、大发展,以区域发展、突出重点为原则,以规范化、集约化发展为前提,以统一规划、科学布局为核心,整合项目集中打造现代畜牧业示范带。注重“点、线、面”结合,力求从“点”上体现示范观摩效果,从“线”上突出规模效应,带动“面”上发展。沿隆盛—蓬莱—卓筒井一线重点打造标准化生猪繁育基地、养殖小区产业带,建设生猪样板片和示范片;在象山、玉峰、智水、蓬莱、卓筒井、金元等乡镇11个村建设天府白鹅养殖基地,集中打造蓬莱—卓筒井、蓬莱—象山、蓬莱—金元三条“稻—鹅”养殖示范带;在回马、蓬莱、卓筒井等乡镇集中打造商品肉兔产业带,努力把蓬莱、回马打造成肉兔养殖之乡,创立***肉兔养殖品牌。

  (二)以工业化理念,助推现代畜牧业“四化”建设。在推进现代畜牧业发展中,三个县(区、市)坚持“企业主体、市场运作、政府引导”的发展思路,实现畜牧业“核聚变”效应,联动推进畜牧业现代化。一是推进良种化。三县(区、市)以良种繁育体系建设为突破口,推广pic、dly,加快生猪品种改良步伐,建立完整的生猪良种繁育体系。***县的卓筒实业公司投资2000余万元在民主办事处租用土地800亩,建立了现代化万头生猪良繁基地,饲养优质种猪1500头,实施“369”工程(即:在300个村建立300个养猪专业合作社,每村60户农户加入合作社,每户单批存栏生猪30头,年出栏三批90头),建成年出栏160万头优质商品生猪的大基地,使全县的优质种猪迅速增加,大大推进了良种化进程。二是推进规模化。东方公司以“培育一流种猪,铸就行业金牌”为目标,在隆盛镇三家店村租用土地130亩建立工厂化种猪繁育基地,养殖种猪1500头,公司采取低价优惠、赊销、零成本模式,带动农户规模养殖。目前***县有存栏100头以上规模种猪场18家,带动发展畜禽规模养殖场3000余户。三是推进小区模式化。***县生猪养殖小区严格实行“八统一”,推行“多方联动”、“退宅进区”等新型畜牧产业化经营模式,对养殖农户采取实物配送与现金补助的方式,分别对圈舍、沼气池建设和种猪、仔猪补栏给予适当的引导资金补贴,全县建成年出栏千头生猪养殖小区38个,年出栏万头生猪养殖小区4个。四是推进了生态化。三县(区、市)积极推广“发酵床生物零排放”技术和“养殖—沼气—种植—养殖”循环模式,因地制宜发展稻田养鹅和种草养畜,实现畜牧业发展与生态环境建设“双赢”,构建健康生态养殖。

  (三)以市场化的理念,推进现代畜牧业机制创新。一是建立担保融资机制。***县卓筒实业公司成立了联邦投资担保有限公司,注册资本5000万元,为养殖企业、业主及畜产品加工企业担保贷款,提供周转资金。二是建立利益联系机制。***县在资阳“6+1”模式基础上,建立了多方联动合作共赢的机制。使畜产品加工企业、饲料企业、种猪场、专合组织、养殖户、担保公司、银行、保险公司等经营实体互动共赢。卓筒实业公司采取给农户优惠提供仔猪,提供饲料,无偿提供建设服务,保证优于市场价格0.4元/千克收购生猪,实行二次返利,保证农户每头育成猪最低收入50元。华蓥市的红源种猪场实行“公司+农户”的生产模式,采取赊销或按期付款的方式将二杂种猪和商品仔猪交与农户饲养,并与农户签订种母猪和商品猪供给、技术指导和保护价回收等合同。化解了农户面临的市场、疫病双重风险。

  (四)用以人为本的理念,推进畜牧兽医体制改革。三个县(区、市)始终坚持以人为本,把畜牧兽医体制改革工作放在首位来抓。***县收编的人员所需经费纳入县级财政全额预算,乡镇畜牧兽医站人员的阳光津贴也全额纳入县级财政预算,建立了科学合理的经费保障机制,充分调动了基层畜牧兽医站人员的工作积极性。

  通过考察学习,可清醒地看到,我县现代畜牧业建设与其它地方还有较大差距,主要表现在:一是全县产、加、销一体化畜牧龙头企业少,带动力不强;二是产业化链条结合不紧,还存在脱链现象,在基地(农户)—龙头企业或协会之间还没有真正形成利益共同体,抵御市场风险能力弱;三是点多不亮未成带;四是六方合作银行参与难;五是养殖业主现代畜牧业意识不够强,辐射带动力不强;六是生猪良种繁育体系不健全;七是县、镇对生产发展、重大动物疫病防控资金投入力度不够;八是畜牧兽医体制改革政策落实得不够好。

  坚持用科学发展观统领现代畜牧业发展,以农民增收、企业增效、产业增值为目标,以机制创新、科技创新、品牌创新为动力,加快养殖方式、资源利用方式和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着力提高畜牧业良种化、标准化、规模化、产业化水平,切实保障动物卫生安全和畜产品质量安全,推动畜牧业率先在农业中实现现代化。到2012年,全县出栏生猪135万头,外销仔猪115万头,畜牧业产值占农业总产值的比重达到60%,农民人均畜牧业现金收入达到2500元,生猪等主要畜禽规模养殖比重达到60%,生猪良种面达到80以上。把我县建设为部级生猪标准化养殖示范区、国家优质商品猪战略保障基地、国家出口猪肉质量安全示范区、**省精品农业优质生猪养殖标准化示范区和全省40个现代畜牧业重点县之一,实现畜牧大县向畜牧经济强县跨越。

  (一)抓好规划,建设畜禽生产产业带。现代畜牧业建设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必须规划先行,有序推进。县、镇要按照统筹城乡发展的要求,把现代畜牧业建设纳入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规划,明确建设的思路、目标、重点和工作措施。一是以321国道和泸荣线沿线为重点,建立生猪标准化养殖产业带,继续支持饲养50头以上pic父母代种猪且年出栏500头以上pic商品猪规模化猪场的发展,全力推进部级生猪标准化养殖示范区建设。二是以得胜、奇峰、太伏、潮河、海潮、天兴、牛滩等镇为重点,狠抓小家禽畜和节粮型草食牲畜的发展,建立小家禽产业带和草食牲畜产业带,不断优化畜牧业结构。

  (二)推进配套体系建设,强化产业发展支撑。一是加快良种繁育体系建设,坚定不移地抓生猪产业化工程建设。按照“三定一统”(定品种、定规模、定设备,统计外观)的要求,推进良种工程建设,建立原种场、扩繁场、商品场相互配套的三级良种繁育体系,进一步加强对**猪人工授精总站和猪人工授精网络的规范化管理,全面实现良种化。二是进一步健全以政府为主体的动物防疫责任体系,科学编制免疫计划,完善免疫制度,对高致病性禽流感、口蹄疫等重大动物疫病依法实行强制免疫,建立完善免疫档案,全面推进畜禽标识及疫病可追溯体系建设,提升防控工作水平。三是坚持逢场必查的市场监管制度,加大饲料、兽药等投入品生产、经营、使用执法监管,对规模养殖场和养殖小区实行备案制度,强化畜禽养殖档案管理,保障畜禽产品质量安全。四是建立健全种类齐全、层次多样的人才培养体系,紧密结合我县畜牧业发展的实际,重点培养一批技术带头人,为**畜牧业发展提供人才支撑和智力保障。

  (三)创新运行机制,增强产业发展动力。一是整合现有资源,推广六方合作模式。由pic种猪场提供提供父母代种猪和商品仔猪,饲料企业配送饲料,担保公司为种猪场和养猪户提供贷款担保,协会(专业合作社)负责产前、产中、产后服务,农户负责养猪,保险公司提供保险服务。二是积极推行龙头企业(兴旺牧业、天泉牧业、金海公司等)通过专业合作社向农户提供仔畜禽、饲料、防疫、养殖技术,并按协议以增重计费方式付酬,农户进行标准化规模养殖的“寄养”模式。三是围绕优质商品猪战略保障基地和区域性特色优势畜产品主产区建设,鼓励和引导以农民为主体的畜牧业生产、经营者组建“参与广泛、自愿联合、平等互利、管理民主”的规范化农民专业合作社。

  (四)转变生产方式,提升产业发展水平。一是大力发展标准化规模养殖,建设一批现代畜牧业重点镇。实施养殖设施建设标准化工程,结合改厨、改圈、改厕、建沼气“三改一建”,做到“人畜分离,沼气配套,种养结合”。坚持适度规模养殖,鼓励以年出栏生猪100头、肉鸡12000只、肉牛20头、肉羊60只,年存栏蛋鸡1000只、奶牛10头为基本单元发展专业养殖户(场)。二是制定完善优惠政策,积极扶持现有龙头企业,同时促进与象雨润、四海、高金等有实力的龙头企业的合作,带动生猪产业发展,调动和发挥龙头企业对产业带动、行业推动、链条延伸、产品增值的重要作用。三是推广“生态养殖+沼气+绿色种植”和“发酵床生物零排放”生产模式,发展循环农业,实现种植业与养殖业的有机结合,避免产生新的面源、点源污染。

  (五)做大做强生猪品牌,提升品牌效应。一是充分发挥县畜牧兽医信息网的功能和作用,按时对生猪生产、加工、市场信息的收集和,与国内主要行业网站进行对接,实现畜产品销售网上交易。二是加强宣传,以“蜀龙”牌商标为载体,在交通要道、规模养殖场、养殖小区等处设立广告牌进行宣传。对外调生猪统一佩带“蜀龙”牌商标,提升我县生猪的知名度。三是巩固和扩大“蜀龙”牌生猪产品的影响力,着力提升“蜀龙”牌生猪品牌的知名度,争创**著名商标和**省名牌产品,做大做强**生猪产业。

  在畜牧业发展环节中,畜禽品种的选择、畜禽的饲养管理、环境卫生的控制等一系列标准化生产技术没有得到落实,也导致了畜牧业发展停滞不前的状态。

  随着畜牧业生产范围的扩大及生产方式的改变,使得其污染程度已经非常严重,而我国对畜禽污染的治理水平还处于刚刚起步的阶段,污染的防御及治理技术还没有得到全面地开发,导致畜牧区周边的空气、水流等被严重污染。

  畜牧技术的提升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畜牧经济的发展,而“推广”作为技术与生产的纽带可以将畜牧技术快速地转化为生产力。那么,提高现代畜牧技术的推广效果,可以从以下4点入手:

  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是衡量技术创新的三大指标,一项创新的推广技术能够改变现有的畜牧业生产方式,提高畜禽的生产效率,如畜禽的成活率、出肉率等。

  任意一项畜牧技术的推广都要结合生产实际和市场的需求状况。技术的推广需要人力、物力以及资金的投入,超出客体能力范围的技术推广则很难实现。

  推广目的的有效性表现为目的与目标一致,畜牧技术的推广目的指导目标的制定,目标的制定又服务于目的的实现。一般由政府职能机构推广的畜牧技术具有明确的目标和较强的目的性,推广的效果比较好。

  畜牧技术的效果不仅仅受技术,还受多方面因素的影响,例如市场状况、资源条件等,必须综合考虑,统筹安排,因此,畜牧技术的推广活动是个系统工程。

  在挑选畜禽的品种时,应该从正规有保障的地方引进,这样可以提高畜禽的品种质量,降低畜禽的死亡率,使畜禽能够健康生长。

  引进带有高科技设备的畜禽舍窝,使畜禽的生长环境得到改善,畜禽能够在舒适的环境中生长。特别是在炎热的夏季与寒冷的冬季,注意降温措施及保温措施。畜禽的生长环境得到了改善,畜禽的生产周期就会缩短,随之提高畜禽的生产能力。

  学习畜禽的饲养方法,使用科学有效的畜禽饲养管理技术,采用优质健康的饲料,让畜禽更好更快地生长、产蛋,不断加强畜禽的质量。

  在现代畜牧业的发展中,不仅要重视畜禽的生长,还要重视环境的发展。不能等环境已经出现问题之后才来考虑治理环境的方法,要通盘考虑环境的预防与治理问题,加大环境卫生预防方面的费用投入,从而在提升畜禽质量的同时改善周边的环境卫生。

  对畜禽的饲养管理过程中,采用科学规范的生产管理方法。从疫病控制、卫生消毒等重要环节着手,促进畜禽在质与量上共同发展。在现有的技术水平上不断创新,使新的养殖技术能够获得大家的认可。对养殖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全面细致地总结,及时做出调整找出解决办法。建立畜牧业的信息技术服务网站,针对畜禽饲养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可以供大家进行讨论与交流,并在专家的帮助指导下将先进的畜牧技术应用到现实养殖过程中,促进标准化的生产技术得到广泛推广。

  选取与农村居住区以及周边交通干线距离适中的位置作为畜牧小区,在布局上将生活区与生产区分开,污道与净道分开,并且配备污水处理的相关设备,确保将畜禽的饲养管理技术与卫生防疫结合起来,从而实现标准化的畜牧小区。推广标准化的畜牧小区,改变畜牧业的生产方式,可以促进畜牧业向规模化和产业化方向发展。

  随着畜牧业的大规模发展,畜禽产生的粪污严重影响了周边的空气和河流,因此,推广污染治理技术是刻不容缓的事。

  采用先进的科学技术,提升畜禽饲料的转化率,减少氮、磷等恶臭气体的排放,从源头减少污染。有效分离污染物,采用干湿分离、粪尿分离、雨污分离等办法处理畜禽产生的粪污,尽量不给周边的环境带来影响。

  推广使用沼气技术、干燥技术等先进的粪污处理技术,使污染物变废为宝,提高污染物的利用率,在解决环境污染的同时给附近的人们带来经济效益。

  畜禽的粪便中含有丰富的可用微量元素,例如氮、磷、钾等,将其提炼出来可以制造有机、无机的复合肥,制成的肥料对农作物的生长有很大的好处。因此,加强提炼技术也是有待研究突破的一个关键之处。

  以往畜牧业的发展只是注重畜牧技术的推广环节,忽视了对人才的培养。人力资源是发展的根本要素,合格的生产者方能生产出合格有效的产品。根据这一理念,应广泛推行畜牧兽医职业资格等制度,注重对畜牧业人才的培养。

  期间,我县畜牧产业发展的基本思路是:坚持“面向市场,政策激励,强村大户,典型带动”的方针,以提高畜产品质量和效益为中心,以转变畜牧业生产方式为突破口,以稳定增加农民收入为目标,以强乡镇、专业村和养殖大户为重点,加快良种繁育和圈舍改造,强化疫病防治,完善服务体系,建立畜禽生产标准,不断优化畜牧业的结构和布局,努力培育龙头企业,大力开拓销售市场,提高产业化经营水平,全面提升畜牧产业的质量、效益和水平,加快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步伐。

  发展目标:巩固提高4个畜牧强乡镇,28个专业村,185个养殖大户的养殖规模、水平和效益;力争末,全县生猪饲养量稳定在10万头,努力提升质量效益水平,生猪出栏量和商品量每年分别提高15%以上,良种普及达到80%以上;牛、羊、家禽饲养量分别达到1万头,3万只,50万羽,畜牧业产值占农业总产值比重达到30%以上,农民人均牧业收入占农民人均收入30%以上。

  1.狠抓畜禽良种推广。目前畜禽品种滞后已成为制约全县畜牧业发展的“瓶颈”。各级各有关部门必须立足产业长远发展,加快良种繁育体系建设和良种的普及推广工作。一是扶持和培育良种繁育大户。要继续执行《县畜禽产业建设奖补暂行办法》(政办发〔20*〕59号),对繁育大户进行补助。各乡镇要认真做好宣传动员和选点、规划工作,加快淘汰劣质品种步伐,提高良种自给能力。二是按照乡镇有供精站,一村一个输精站点的要求,抓好生猪供精站点建设,扩大生猪人工授精站点覆盖面,力争末实现生猪养殖良种化。三是重视和加强秦巴黄牛、陕南白山羊、陕南乌鸡(本地土鸡)等特色品种的保护选育和改良提高,增强地方畜禽特色优势。

  2.加强动物疫病防治。畜禽防疫工作的好坏直接关系到畜牧业的兴衰成败。我们必须高度重视,认真贯彻《动物防疫法》,切实抓好“一瘟、二疫、五病”的强制免疫工作,尤其要抓好口蹄疫、高致病性禽流感等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工作。要层层落实《县突发重大动物疫情应急预案》,完善突发重大动物疫情应急机制、预警机制和应急保障机制,努力提高疫情应急能力。建立免疫标识、免疫证明和免疫档案,依法实行动物及其产品的生产、加工、包贮、运输、销售防疫许可制度,动物防疫的诊疗从业许可制度,兽药生产、经营许可制度,动物疫情测报制度和工作责任追究制度。要按照国务院、省政府《关于推进畜牧兽医管理体制改革的意见》精神,建立健全动物防疫监督执法、疫病控制和乡镇村级防疫网络,提高动物疫病的综合防控能力。要加强畜禽产地检疫和屠宰检疫,全县乡镇产地检疫开检率要达到100%。要依法加强兽药、饲料生产经营使用的监管,确保畜牧产业和产品的安全与质量。

  3.开发饲草饲料。资料显示,发展畜牧业的优势在草山草坡,其理论载畜量可达35万个单位。目前载畜量仅16万个单位,尚有55%的资源未开发利用。各乡镇要落实退耕还草政策,因地制宜,制定规划,加快荒山草场建设,大力推广林下种草,积极推行农田种草,开发饲料专用玉米和苜蓿生产。抓好秸秆资源开发利用,加大青贮、氨化、微贮技术推广力度,积极发展饲料工业,扶持兴办各类饲料企业,夯实畜牧业发展的饲料基础。

  4.规范圈舍建设。良好的圈舍环境有利于保证畜禽健康和快速生长。“正大标准化圈舍”是实践证明比较科学、实用、经济的圈舍,各乡镇要结合沼气项目建设,从标准化的要求出发,将建圈舍与建沼气、改厕结合起来统一规划,尽量一步到位,避免重复建设带来浪费,力争每个专业村至少每年发展3—5户示范户。县上将继续执行政办发〔20*〕59号文件和沼气项目建设补助政策。

  5.改进饲养方式。科学饲养方式是提高效益的保障。推广先进实用技术,加大生猪人工授精、舍饲养殖、快速育肥技术培训,大力普及配合饲料、青贮氨化、疫病防治和畜产品加工、储运等实用技术。农业部门要组织编写通俗易懂的培训教材,广泛开展先进技术培训,重点抓好乡村和养殖户的技术培训,努力实现每个农户有1—2人能熟练掌握科学养殖方面的技术,全面提高养殖水平和质量效益。积极推行标准化生产,加强技术规程和质量监控措施,推进畜禽粪便无害化处理,严格控制动物疫病和药物残留、环境污染,实现“种、养、沼”循环利用。狠抓典型示范,县、乡各级领导和农业部门都要认真抓好各自的示范点,以此辐射带动畜牧产业健康发展。

  1.扶持营销大户。鼓励发展畜禽产品经纪人队伍,鼓励农村能人从事畜禽产品营销贩运。各级政府要全力支持,农业、工商、税务等部门,要加强引导和服务,帮助他们把生意做得更加红火,支持他们不断壮大实力,建立相对稳定的营销网络,逐步成长为带动一方的产业龙头,降低养殖户的市场风险。

  2.发挥“协会”作用。按照“民办、民管、民受益”原则,培育和发展各类畜牧养殖专业协会等合作经济组织,充分发挥其服务、自律、维权职能,实现分散生产与大市场的有效对接,提高广大养殖户的组织化程度。

  3.培育龙头企业。鉴于我县畜牧产业建设起步晚的实际,各级政府应该坚持不懈地把引进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作为招商引资的重中之重,要严格执行县政府办公室《关于扶持发展畜禽产品加工营销和贩运大户若干优惠政策》(政办发〔20*〕28号)和《关于畜牧产业建设招商引资若干优惠政策》(政办发〔20*〕29号),组织专门力量,多形式多渠道开展招商引资活动,务求取得实效。要重视对现有畜禽加工、营销企业的扶持引导,对有发展潜力的给予积极扶持,促其尽快发展壮大。

  1.加大财政和信贷资金投入。进一步增加财政资金和基本建设资金对畜牧业发展的投入,县乡财政预算每年要稳中有增,安排一定数量的资金,主要用于疫病防治、良种繁育、技术培训和考核奖励。县乡农业基本建设资金、农业综合开发资金、扶贫资金、农村公路建设资金、小水利建设资金、村镇改造、农村能源建设等都要向畜牧产业倾斜,加大相关项目的扶持力度。农村信用社要继续发挥支持畜牧产业发展的主渠道作用,不断扩大贷款额度,每年用于畜牧产业发展贷款不少于300万元,并随着养殖规模的扩大不断增加。还要广泛吸引和引导信贷资金、民间资本和外资投向畜牧产业建设。

  2.扶持养殖大户和龙头企业发展。一是畜牧养殖户生产用地和龙头企业加工、贮藏等建设用地,视同农业用地;二是从事畜禽产品加工销售所得,按现行政策,减免相关税费;三是开通畜禽产品运输“绿色通道”,保证鲜活畜禽产品的运销畅通。

  3.鼓励支持干部投身畜牧产业建设。鼓励机关事业单位干部职工投身畜牧产业发展。党政机关事业单位干部职工和科技人员到农村创办、领办规模养殖大户或加工、营销实体的,按在职人员同等对待,工资照发,同时享受畜牧产业发展的各项奖补政策。积极解决他们在养殖过程中遇到的具体问题和困难,促使他们真正离岗兴办产业,办出成效,办出样板。

  畜牧业是我县农村经济的支柱产业,在农民增收和农村经济发展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经过近几年的培育,我县的畜牧业取得了丰硕成果,支柱作用逐步显现,成为支撑农业农村经济的重要产业。为进一步发展壮大畜牧业,推动畜牧产业又好又快发展,经县人民政府研究,现就抓好2008年畜牧业生产通知如下:

  全面贯彻党的精神,以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稳定存栏,增加补栏,主攻出栏,提质增效”的发展思路,抓住市场机遇,加大投入,依靠科技,加快发展,突出培育大户,加强基础建设,保障市场供给,加强营销,提高效益,加强防疫,确保畜牧业安全,做大做强畜牧产业,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新濠天地官方网站

  (一)畜禽存栏。大牲畜存栏7.89万头(匹),其中牛6.12万头;生猪存栏29.5万头,山绵羊存栏13.5万只(山羊7.5万只、绵羊6.0万只),家禽39.83万羽。

  (二)畜禽出栏。大牲畜出栏1.488万头(匹),其中牛1.2万头;肥猪40万头(力争43万头),山绵羊7.5万只(山羊4.5万只、绵羊3万只),家禽60万羽(力争80万羽)。

  (三)畜产品产量。肉蛋奶总产40216吨,其中:大牲畜肉1753吨,猪肉35200吨,羊肉1350吨,禽肉900吨,禽蛋975吨,牛奶38吨。生产羊毛140吨。

  (一)强化生猪生产。各乡镇要在认真总结*年规模养殖基地建设经验的基础上,继续坚持五化(生产规模化、品种三元化、畜厩规范化、饲养科学化、经营协会化)四统一(统一设计、统一品种、统一防疫、统一指导)的标准,开展生猪生产建设及管理,确保生猪生产目标的实现。

  1.县级仔猪养殖基地建设。在老店镇、蒙姑乡、红山乡、炉房乡各新建1个集中连片的县级仔猪基地。每个仔猪基地购良种公猪2头,良种母猪200头;新建卫生厩1500平方米,当年出售优良仔猪1200头以上;继续巩固完善历年建设的药山镇、大寨镇、白鹤滩镇、东坪乡、马树镇等县级仔猪基地,确保基地发挥持久的良种拉动效应,保证生猪生产的优质种源供给。

  2.乡级仔猪养殖基地建设。每个乡(镇)新建一个集中连片的仔猪养殖基地,每个基地饲养母猪50头以上,出售仔猪300头以上。继续加强已建仔猪养殖基地管理,提高养殖水平,发挥规模养殖效益。

  3.县级肥猪养殖示范点建设。新建县级肥猪养殖示范点3个,其中:白鹤滩投资有限公司1个、新建卫生厩500平方米,年出栏肥猪2000头以上;另外确定2个(可单户或联户集中建设),每个点新建卫生厩500平方米(畜厩、厕所、沼气三结合,配套建设青贮窖),年出栏肥猪500头以上。

  4.养猪大户建设。全县发展养猪大户4000户,每户年出栏肥猪20头以上。

  5.整村推进生猪养殖示范工程。在2008年扶贫整村推进点中,安排30个点实施整村推进生猪养殖示范工程。每个点建设生猪示范户30户以上,新建卫生厩600平方米(砖木结构)以上,饲养种母猪30头,引进种公猪1头。实现户均饲养生猪10头(其中母猪1头)以上,出售仔猪8头以上,出栏肥猪5头以上。具体由各乡镇组织实施,县农业局负责技术指导,县扶贫办负责检查、督促和组织验收。

  (二)肉牛养殖试点工程。在东坪乡新建肉牛养殖试点1个,实现存栏20头,出栏10头;巩固加强*年建设的马树镇、老店镇两个肉牛养殖试点。

  (三)土鸡养殖试点工程。在东坪乡、大寨镇、茂租乡各新建1个集中连片的土鸡养殖试点,每个点30户,以开展生态养殖模式为主,每户实现年出笼土鸡500羽以上。巩固白鹤滩、新店、小河、红山四个乡镇*年土鸡养殖试点,实现出笼目标。

  (四)科技养羊示范工程。在老店镇大岩洞实施1个科技养羊示范工程,建示范户200户,实现山绵羊存栏4180只,出栏肉羊2260只以上。

  (五)畜种改良工程。在巩固好原有27个黄牛冻改点基础上,在白鹤滩、药山镇各新建1个黄牛冻改点。实现黄牛冻改9000头,生猪改良36000窝(其中人工授精20000窝),绵羊改良25000只(其中人工授精11000只),积极开展云南半细毛羊保种扩繁工作。

  (六)渔业建设。金沙江和牛栏江流域的乡镇要按照国家规定严格实行长江禁渔期制度,加强农用船、渔船安全监督,确保无重大渔船安全事故发生。强化鱼苗鱼种基地建设,完成年产罗非鱼、鲤鱼、草鱼、花白鲢等苗种300万尾;池、坝、塘精养高产示范620亩;稻田养鱼2200亩,实施稻田养鱼工程300亩;水库养鱼2700亩;开展渔业技术培训400人次。

  (七)动物保护工程。加强动物疫病防控,高致病性禽流感、W病综合防疫密度100%;猪瘟、猪肺疫密度90%以上;动物及其产品的检疫(验)面100%,畜禽总死亡率猪羊控制在3%以下,大牲畜1%以下,禽8%以下。巩固完善防疫户口册制度,坚持免、检、驱、治、灭、改、监综合防治措施,切实抓好春秋两防、产地检疫、屠宰检疫及公路动物检疫。县城、乡集镇狂犬病防疫密度100%以上。

  (八)能繁母猪保险。切实抓好能繁母猪保险工作,健全完善能繁母猪保险制度。县农业局要加强与财政、保险部门的沟通协调,负责能繁母猪基础资料和数据档案的建立,为养殖户搞好投保服务。中国人民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支公司要切实做好能繁母猪保险业务的承保和理赔。各乡镇要统一组织协调,积极宣传引导,力争投保率100%。

  (九)草料建设。实施农田闲地种草15000亩,推广青贮饲料80000吨,秸秆氨化(微贮)饲料4000吨,配合饲料5000吨,进一步夯实畜牧业物质基础。

  (十)加强执法。要采取多种形式搞好《动物防疫法》、《畜牧法》、《草原法》、《重大动物疫情应急条例》、《种畜禽管理条例》、《饲料和饲料添加剂管理条例》和《兽药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的宣传,让畜牧业生产法律法规深入人心。加强执法队伍建设,规范执法行为,加大畜产品市场执法检查力度,加强兽医卫生兽药监督检验、肉食品安全检测,坚持依法治牧,加强畜牧行业监管,重点加大对引种的审查,坚决查处使用违禁兽药、饲料添加剂等违法违规行为,确保畜产品市场安全,为畜牧业生产健康发展保驾护航。

  (十一)实施好岩溶地区草地治理试点和石漠化综合治理项目。项目乡镇和相关部门要统一思想,提高认识,精心组织,狠抓落实,做到项目建设不跑题,不走样。确保岩溶地区草地治理试点和石漠化综合治理项目圆满完成。

  (十二)加强科技扶贫种草养畜示范项目建设。老店镇和相关部门要认真总结经验,找准突破口,加大工作力度,扎实推进项目建设,为我县乃至全市、全省科技扶贫种草养畜提供经验,走出一条高寒山区产业扶贫的新路子。

  (一)畜厩用地。发展畜牧产业的畜厩建设用地,严格按照农业生产用地标准办理相关手续。

  (二)县级仔猪养殖基地建设。县财政预算安排27.2万元补助资金。每个基地6.8万元。补助标准:卫生厩30元/平方米;良种母猪100元/头;良种公猪1500元/头。县信用联社安排贴息贷款60万元,每个基地15万元,贷款贴息期限1年,贴息资金县财政预算安排。

  (三)乡级仔猪养殖基地建设。县信用联社安排贴息贷款160万元,每个基地10万元,贴息期限1年,贴息资金县财政预算安排。贷款主要用于新建卫生厩、购买种猪等。

  (四)县级肥猪养殖示范点建设。县财政预算安排4.5万元补助资金,每个点1.5万元,用于卫生厩建设,按30元/平方米补助农户。县信用联社安排贴息贷款30万元,每个点10万元,贴息期限1年,贴息资金县财政预算安排。贷款主要用于基础畜购置、饲养等。

  (五)整村推进生猪养殖示范工程。2008年实施扶贫整村推进的自然村,每个点从整村推进扶贫资金中安排不低于5万元资金,用于新建卫生厩(砖木结构)、种母猪和种公猪购买,补助标准为:卫生厩30元/平方米,种母猪560元/头、种公猪1500元/头。

  (六)黄牛冻改。技术培训费2万元,县财政预算安排;新增冻改点设备由县农业局自筹解决。

  (七)肉牛养殖。安排贴息贷款5万元,对新建东坪乡肉牛养殖试点进行扶持,贴息期限1年,贴息资金县财政预算安排。

  (八)土鸡养殖试点工程。县财政预算安排4.5万元,对新建养殖试点完成任务的乡镇,经验收每出笼一羽鸡补助1元,每个试点合计不超过1.5万元。

  (九)渔业工程。县财政预算安排5万元资金,其中:禁渔经费2万元;稻田养鱼工程补助3万元,补助标准为100元/亩。

  (十)防疫经费。县财政安排30万元,其中10万元作为重大动物防疫储备金,20万元用于春秋两防会议、防疫物资采购、防疫户口册购买、免疫耳标采购等。

  (十一)村级防疫人员补助。县财政预算安排24.24万元资金,用于202名村级防疫人员的补助,每人每月补助100元。

  (十二)动物免疫反应死亡补偿。县财政预算安排10万元资金包干用于全县动物免疫反应死亡补偿。各乡镇统计报经县农业局审查把关后,由县财政局审核划拨到乡镇进行补偿。

  (十三)养猪大户补助。安排贴息贷款800万元用于4000户养猪大户发展生猪生产,户均2000元,贴息期限1年,贴息资金县财政预算安排。

  (十四)科技培训费。县财政预算安排5万元,用于县级畜牧科技推广及培训,开展实用技术培训5000人次。

  (十五)兽医卫生监督工作经费。按照实际完成各种检疫收费的70%安排给县农业局,主要用于动物卫生监督及肉食品安全检测、检验,兽医行政执法,市场清理整顿、办案等。

  2008年畜牧业生产贴息贷款实行全额贴息,全部纳入小额信贷。扶贫资金贴息外的缺口由县财政安排资金解决。

  1.实行双向目标管理责任制。县政府与各乡镇、县农业局签订畜牧业生产目标管理责任状;县农业局与各乡镇畜牧兽医站签订畜牧业生产目标管理责任状。实行目标管理,做到职责明确,奖惩有据。

  2.实行畜牧业生产责任金制。县领导组挂钩成员、各乡镇党委书记、乡镇长、分管领导每人交责任金1000元,县农业局技术干部每人交责任金500元,乡镇畜牧兽医技术人员每人交责任金200元。完不成任务的责任金不予退还。

  3.实行重大动物疫情“一票否决”制。因工作不到位、措施不落实、上报不及时、控制处置不力,导致重大动物疫情扩散,或造成重大损失和影响的,年终畜牧业考核实行“一票否决”。

  4.严格考核。畜牧业生产由县领导组制定考核办法,年终纳入县委“争先创优”考核。

  1.目标责任制奖励。完成县下达生产目标考核任务的,退还目标责任人所交责任金,并奖励每个责任人1000元。县领导组挂钩领导及技术责任人员与挂钩乡镇同奖同惩。

  2.乡镇及部门奖励。县财政预算安排5万元资金,对完成任务较好的前五名乡镇及部门进行奖励。

  3.防疫人员奖励。县财政预算安排5万元资金,对县农业局、乡镇畜牧兽医站、村级动物防疫人员就提高动物防疫效果、降低动物免疫死亡率进行奖励。具体考核奖励办法由县农业局拟订方案报县畜牧业生产领导组批准执行。

  4.黄牛冻改奖励。县财政预算安排经费奖励超额完成黄牛冻改任务的乡镇畜牧兽医站,奖励标准20元/头。

  5.养殖大户奖励。县财政预算安排资金1.69万元,奖励养殖大户。全县评出生猪养殖大户一等奖2名,二等奖5名,三等奖10名;土鸡养殖大户一等奖1名,二等奖3名,三等奖5名;分别给予一等奖1000元、二等奖800元、三等奖500元的奖励。

  6.营销奖励。县财政预算安排资金10万元,对积极寻找市场、组织营销肥猪500头以上的大户或企业进行奖励,按超出500头以上的每头奖励5元,以出境检疫证明为据。由县农业局核实报县畜牧业生产领导组审批执行。

  畜牧支柱产业的发展,事关全县农业农村工作的大局,事关广大群众增产增收。各乡镇、各部门要提高认识,加强领导,站在谋发展、顾全局的高度,充分认识发展壮大畜牧产业的重要性,通过强有力的政策措施引导,突出产业发展,确保各项既定目标的实现。

  一是加强领导,落实责任。各乡镇、各部门要切实加强畜牧业生产的领导,主要领导是第一责任人,要亲自抓负总责,分管领导要具体抓,确保领导到位、任务明确、措施落实、责任到人。县农业局要派人到乡镇蹲点指导;乡镇政府要明确一名领导专职抓以生猪为主的畜牧业工作,乡镇畜牧兽医站要全力抓;县畜牧产业领导组要进行督促检查。要把以生猪为主的畜牧业工作纳入“争先创优”考核的重要考核指标,对直接参与畜牧产业工作的行政干部和专业技术人员要交纳一定的责任金,年终视工作完成情况实行对等奖励和惩罚。

  1畜牧业发展现状 2011年,湟中县猪、牛、羊、鸡存栏分别达到17.55万头、10.76万头、33.94万只和34.75万只,出栏分别达到14.91万头、6.65万头、26.45万只和39.39万只;肉、蛋、奶、毛产量分别达到25792t、2440t、65922t和487t,同比增长17%、36%、18%和11%;肉、蛋、奶分别占西宁市市场需求量的19%、14%和28%;完成畜牧业总产值9.67亿元,比上年增加2.44亿元,增长33.7%;畜牧业人均纯收入达到1212元,比上年增加301元,增长33%。 全年工作主要表现在“建基地、扩规模、提标准、促改良、抓奖补”五大亮点上: “建基地”:在扶持政策推动、项目资金带动和社会资金联动下,标准化养殖基地建设又有新的突破,新建各类养殖基地15个,其中生猪养殖基地3个、奶牛养殖基地1个、肉牛、肉羊养殖基地6个、家禽养殖基地2个、特种养殖基地3个,新建基地数量位于全市第一,全县养殖基地总量达到80个。 “扩规模”:在抓好新建基地的同时,规范扩大已建基地,对17个基地改造升级,基地畜禽出栏和存栏都比去年显著增长,园区总产值达到1.6727亿元,比上年增长0.1217亿元、增长率为7.8%;良种奶牛存栏数量总量达到5095头,出栏肉牛7650头,肉羊8200头,存栏良种蛋鸡5万羽。其中,圣亚高原牧场奶牛由原来的1000头扩大到1700头,春源奶牛养殖基地奶牛由原来的500头扩大到了1000头;承雄、小沟尔、伊明源等肉牛肉羊养殖基地从年出栏肉牛500头、肉羊1000只以内发展壮大到年出栏肉牛800头以上、肉羊1500只以上,昶林、文元、康明等生猪养殖及仔猪繁育基地从年出栏生猪300头、仔猪8000头以内发展壮大到年出栏生猪500头以上、仔猪10000头以上,基地规模全省领先。 “提标准”:指导和监督各养殖场从选址规划、基础设施建设、养殖环境控制、良种引进、投入品使用、疫病防治、粪污处理等各方面按照现代畜牧业示范园区标准,高起点、高标准、高水平建设和生产,通过改造升级,今年认定部级标准化养殖基地3个、省级标准化养殖基地12个,已建成基地中已认定部级标准化养殖基地数量达到了4个、省级标准化养殖基地数量达到了34个。 “促改良”:2001年的良种引进数量和品种创历年之最,共引进各类良种畜17955头(只),其中,引进长白、杜洛克、约克夏、皮特兰等4个品种公猪197头,母猪2824头,三元猪6360头,优良牦公牛40牛,何斯坦奶牛5654头,西门塔尔肉牛560头,陶赛特、细毛半细毛、藏羊等3个品种的种公羊1200只、母羊1120只;细管冻精、性控冻精冷配技术得到广泛应用,完成牛改1.8万头,(其中冷配1.15头),绵改3.2万只,猪改1.6万头,使全县猪、牛、羊良杂种覆盖率分别达到98%,56%,65%,推广产蛋、产肉性能优良的海兰、三黄等良种雏鸡28万只。 “抓补奖”:国家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机制工作涉及面广,工作量大,牵扯到全县的农户,根据湟中县实际按村进行联户承包的办法,全面完成了各乡镇的基本情况统计、14个乡镇14.67hm2天然草场勘界、320个村实地构图和室内电子绘图、14个乡镇10万hm2基本草原划定和97460户农户信息的管理信息系统的录入等工作,确定了全县实行草畜平衡面积,核定全县理论载畜量,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机制前期工取得新进展,工作成绩得到了上级业务部门的肯定和认可。 在看到成绩的同时,也要清醒认识到,我们的工作中还面临不少困难和问题:一是畜牧业投入仍然不足,实施的项目规模小,专项资金少,难以满足养殖场户需求,养殖户从金融部门贷款难度大;二是养殖基地建设用地审批难度大;三是畜牧业队伍年龄老化,人才断层问题突出;四是村级防疫员报酬低,防疫员队伍不稳定,防疫密度和质量难以保证。这些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全县畜牧业的发展,有待于我们认线畜牧业发展思路与对策 2.1发展思路: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一号文件精神,紧紧抓住国家深入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支持青海等省藏区跨越发展等重大机遇,按照在工业化、城镇化深入发展中同步推进农业现代化的要求,以加快发展标准化、集约化、规模化、生态化的高原特色湟点的现代畜牧业为方向,以加快转变畜牧业发展方式为主线,不断创新体制机制,加大资金投入力度,强化科技推广应用,加快“一区三园”建设,着力打造青海湟中湟水源地生态养殖示范区,重点推进小南川奶牛养殖、西纳川肉牛肉羊养殖和西川生猪养殖及仔猪繁育养殖园建设,将青海湟中湟水源地生态养殖示范区建设成为部级农业示范区、打造成河湟地区特色农牧业“百里长廊”建设的样板区,把小南川奶牛养殖园建设成为全省最大的良种奶牛集中养殖示范园,全面提升综合生产能力和生产水平,保障畜产品质量安全和供给,促进农民持续增收。 2.2发展目标:2012年力争完成畜牧业总产值10.44亿元,畜牧业人均纯收入1296元。肉、蛋、奶、毛产量分别达到27850t、2537t、70536t和511t的目标。 2.3发展对策:为了确保实现上述目标,在抓好常规工作的同时,重点抓好以下几项措施的落实: 2.3.1加强组织领导,推动畜牧业发展。从思想观念、市场意识、工作手段上有一个大的转变,呈现抓生产从生产、流通、加工、市场一起抓;既抓畜产品产量,又抓质量;既抓大众产品,又抓特色产品;畜牧业考核由过去的以产值、农民收入、畜产品产量为主转变为考核新建规模养殖、畜牧业项目建设、畜产品商品率等内容的综合考核,年初确定目标任务、年中督促检查,年末单项考核,加大奖罚力度,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进一步推进标准化、集约化、规模化现代畜牧业快速发展。 2.3.2打造示范园区,带动畜牧业发展。以标准化、规模化、规范化、集约化的现代畜牧业养殖为要求,高起点、高标准、高水平建设“一区三园”,计划新建养殖基地10个(奶牛养殖基地1个,生猪养殖基地3个,肉牛、肉羊养殖基地5个,家禽养殖基地1个),提升改造做强10个已建基地(扩建存栏1500头、3000头以上的奶牛养殖基地各1个,存栏500头以上的奶牛养殖基地2个,出栏肉牛1000头、肉羊1500只以上的肉牛养殖基地3个,繁育仔猪10000头以上的仔猪繁育基地3个),建畜用暖棚1000座、6万m2,夯实基础设施,加强和完善各功能区建设,提高园区产业的生产规模及水平。加大项目建设,促动畜牧业发展。2012年,我局通过各口申报项目24项,计划总投资15270万元,其中,专项3750万元,自筹11520万元,其中:已落实湟中县绿源蛋鸡养殖场建设、湟中县承雄肉牛标准化规模养殖场建设、湟中伊运肉羊养殖场建设等项目9项;省级支农资金扶持规模养殖场建设、牲畜暖棚建设、畜禽良种工程、湟中县2012年天然草场高原鼢鼠鼠害防治等12个项目有望落实;园区养殖场道路硬化、秸秆加工草颗粒饲料技术应用等3个项目正在争取中。#p#分页标题#e# 2.3.3发展精深加工,牵动畜牧业发展。大力发展畜产品精深加工,争取实施李家山崖头生猪标准化定点屠宰加工、昶林生猪屠宰精深加工、高原圣亚牧场乳制品加工、春源有机肥料加工等项目,大力推进养殖企业一体化联合经营,拉长产业链条,努力实现养殖生态化,废弃物减量化,环保与社会、经济效益的统一,提高产品的附加值和市场竞争力。 2.3.4推广现代科技,驱动畜牧业发展。转变服务方式,提高服务水平,为园区建设提前、产中、产后服务。一是加强科技培训。新濠天地官方网站建立健全运转高效的科技推广运行机制,深入开展技术培训和指导,积极推广秸秆青贮、氨化,粪污无害化处理等先进适用技术,举办培训班160期、培训农民2万人(次)以上。二是加强科技推广,健全县、乡、村三级畜种改良网络,完成牛改1.6万头,其中人工授精突破10000头,猪改突破1.6万头,繁育良种仔猪15000头,绵改突破3万只,引进良种畜7250头(只),推广良种雏鸡25万羽。 2.3.5强化防检监管,保障畜牧业发展。认真贯彻畜疫防治“双轨”目标责任制,进一步完善“网络健全、队伍稳定、保障有力、处置高效”的动物疫病防控体系,落实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应急机制,进一步加强产地检疫、屠宰检疫以及执法监督,严防疫病传入。动物免疫密度、耳标佩戴率达到100%、抗体检测合格率达80%,上市动物市场检疫率100%、屠宰检疫开展面100%,严厉打击逃避检疫以及运输、加工、贩卖病死动物及动物产品的违法行为,防止发生重大动物疫情,力争实现连续5年不发生重大动物疫情,为养殖业发展提供坚强的保障。 2.3.6加强草原管护,保护草原生态。一是积极贯彻落实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机制政策,促进绿色、生态畜牧业可持续发展。二是加大天然草场保护和建设力度,积极争取草场建设和保护项目,防治草场鼠害30万亩。三是扩大人工种草规模。实行大面积种草和牧户分散种草相结合,一年生和多年生种草相结合,大力开展人工饲草料基地建设,努力推进草业产业化进程。四是积极开展种草养畜,大力推行舍饲、半舍饲饲养方式,积极推进健康养殖,种植优质牧草0.8万hm2,加大青贮玉米、饲用甜菜等优质饲草的种植、贮藏和加工调制,保障饲草料供应,促进畜牧业的可持续发展。

  果洛州自1984年以来实行了以家庭联产承包经营责任制为主的统分相结合的生产经营体制。牲畜作价归户、分户经营,草场承包到户,实行“谁承包、谁建设、谁经营、谁收益”的经营机制,极大地提高了农牧民生产的积极性。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生产发展中许多深层次的矛盾逐渐显露,这种经营体制的能量释放殆尽,当前生产力发展与生产关系已不相适应,严重危及畜牧业基础地位,造成这种局面的主要原因是:(1)人口增加,草场生态退化,“两化三害”发展明显,承载力下降,管理利用粗放,畜草矛盾日益突出。(2)牲畜作价归户私有户养,牧民组织化程度低,劳动力素质不高,生产方式原始,经营方式粗放,科技含量低,畜种比例失调,畜群结构不合理,个体生产性能下降,畜牧业效益低下。(3)自然条件严酷,自然灾害频繁,基础设施薄弱,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弱,靠天养畜的局面没有得到根本的改变,畜牧业综合生产能力不高。(4)投入不足,服务体系不完善,可及性和覆盖面有限,科技推广能力弱,利用率低,难以满足产业化发展的需求。(5)草场承包到户,统一经营秩序被打乱,划区轮牧规模萎缩,草场利用不均匀,整体性被分割分化,草场生态系统自我调节恢复功能遭到破坏,加剧了草场退化速度,同时也限制了规模经营的发展。(6)社会发育程度低,产业结构单一,互补性差,畜牧业承载的社会发展压力巨大,牧业富余劳动力转产转业难,市场发育程度低,农牧业产业化发展缓慢。

  果洛州发展生态畜牧业,以全面贯彻落实省委推动“四个发展”和果洛州“生态立州”的战略决策,以保护草原生态环境为前提,以科学合理利用草地资源为基础、转变生产经营方式为核心、建立草畜平衡机制为手段、组建牧民合作经济组织和生态家庭牧场为切入点,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和牧业增效、牧民增收为目标,坚持分流牧业人口与减畜相结合,逐步建立起生态补偿机制和生态移民保障制度,加快现代畜牧业建设步伐,推进草原畜牧业跨越式发展,从体制、机制上闯出一条草原畜牧业发展的新路子。

  1.组建牧民专业合作社是推进生态畜牧业建设的前提和基础,按照“程序合法、档案齐全、建设规范、运行健康、效果明显”的总体目标,果洛州计划利用两年的时间以行政村为单位完成全州6县44个乡镇188个牧委会生态畜牧业合作社组建工作。

  2.积极推行以草定畜,落实生态补偿政策,建立畜草平衡机制。我们在以往以草定畜前期各项调查成果的基础上,制定了畜草平衡方案。随着各项生态建设项目和补偿政策的落实,努力使建设成果与草原生态补偿政策相衔接。几年来,退牧还草项目以草定畜和禁牧补偿资金规模年发放量达7093.20万元。推行集体林权制度改革,落实生态公益林补偿资金规模达1.674亿元,户均达到3430元。预计草原生态补偿资金规模将达到4亿元左右。通过各项补偿政策的落实,生态补偿资金收入必将成为今后我州牧民增收的主要因素。

  3.采取各种措施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为了保护好果洛州草场生态环境,对以冬虫夏草为主的中藏药材采集,果洛州连续十年实施严格的“内限外禁”政策,禁止外来人员到我州采集虫草,州内实行有计划有序采集,虫草资源贫富区劳动力有序配置,既保障了虫草产区群众的收益,又增加了非虫草产区群众的收入,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与此同时还加大草原执法部门的执法力度,坚决禁止各种破坏草场的行为,规范各项建设用地的审批和施工方式,鼓励民间团体和群众组织自发开展环境保护的宣传和教育,自觉维护生态环境的自然平衡;在此基础上还大力施行草原鼠虫害的防治、荒漠化治理和水土保持工作。十一五期间共灭治草原鼠害5681.9万亩,灭治草原毛虫430万亩,荒漠化土地治理34.5万亩,采金场恢复治理3.5万亩,对遏制草原生态的进一步恶化起到了明显的作用。

  4.生态畜牧业建设工作与基础设施建设相结合。加大基础建设力度,改善农牧业生产经营条件是生态畜牧业建设的重要内容。一是狠抓以游牧民定居、退牧还草和三江源综合治理等工程建设项目。在工程项目的布局和建设上,着眼于有利于促进畜牧业生产经营方式转变和劳动力的有效转移。几年来共完成游牧民定居15680户,实现定居率60%以上,其中集中定居6858户,占总建设户数的44%;建成草场围栏2672.95万亩,实施人工种草69.52万亩,黑土滩治理33.99万亩,实现禁牧转移3172户14704人;建成建设养畜畜棚5780户;每年落实圈窝子种草补助资金100万,购置燕麦种子70t,落实种植面积2.58万亩,生产当地草籽70t,收集野生草籽30t。所有这些项目的完成,对全州生态畜牧业建设提供了坚实的基础设施依托,极大地改善了牧民生产生活条件。

  5.加大对农牧民的培训和转移就业工作,努力实现生态畜牧业建设转人减畜的目的。因人口数量增加迅速,有限的草场难以承载无序发展的牲畜,这是导致草原畜牧业牲畜超载的根本原因,因此转人减畜,分流牧业富裕劳动力成为生态畜牧业建设链条上的重要一环。我们针对牧民文化素质低,思想保守的现状,大力开展各种形式的宣传教育和培训工作。自生态畜牧业建设工作开展以来,全州共发放宣传材料25000余份,举办各种类型培训班363次,培训牧民6291人次,通过宣传培训,提高了干部群众的思想认识,促进了生态畜牧业建设工作。另外通过各种技能技术培训,促进牧民转产就业。目前,果洛州牧民转产的主要渠道有:一是针对我州草场禁牧,移民搬迁的现状,争取开发出了草场生态管护公益性岗位1111人、人均收入4584元。并在玛沁和达日试行,通过一年多的试点工作,我们初步建立了一套草场生态管护公益性岗位职能、管理、考核、评价、报酬支付等一整套管理体系,为今后草原生态保护管理工作奠定了基础;二是组织移民和非虫草产区牧民到虫草产区采集虫草,增加群众收入。2010年共采集虫草3800kg,人均收入929元,占牧民总收入的35%,取得了良好效益;第三是鼓励牧民和合作经济组织开办经济实体,利用当地地理优势,资源优势,技能优势,大力兴办经济实体,如石板精雕、旅游服务、畜产品加工、建材开发、交通运输、服装加工、商业贸易、城镇保洁等,有效地转移了牧业富裕劳动力。

  (1)试验方法:选择具有代表性的坡地草地、平地草地进行围栏内外植被和土壤变化情况的观测,天然草地围栏禁牧又分为禁牧1年、禁牧2年以及禁牧3年以上。观测时间为每年的7月30日~8月15日。在禁牧和放牧草地上各选择具有代表性的样地进行定位观测,样地面积均为250m×40m。样方选定采用对角线法,草本测产样方面积为1m×1m,齐地面剪割,做2~3次重复,分别称其鲜重和风干重;灌丛草地的小叶锦鸡儿冠幅大小均一,在测产时按一个等级标准株丛进行测定,做3次重复,每次均为5丛,剪割当年生枝条及直径在3mm以下的老枝条,称其鲜重和风干重,平均算出单株重。(2)观测内容:禁牧与放牧草地植被盖度、高度、多度、单位面积地上生物量、土壤机械组成、土壤养分等。

  2.1舍饲与放牧养羊对比试验(1)体重变化情况:通过放牧与舍饲对比试验可知,放牧基础母羊的体重随草地地上生物量的月动态变化而变化。草地植物在4月中旬开始返青,其生物量占一年峰值的6%左右,这一时期的放牧羊主要依靠枯草和补饲来维持生理需要。5~6月份是植物生长季的早期,发育较慢,其生物量占峰值的20%~30%左右,放牧羊在此期间靠吃青草已能满足维持生理代谢和生长所需营养,体重开始增加;7~8月份为牧草生长旺季,体重快速增加;8月中旬达到峰值;9月份生物量下降,植物进入生长季后期并过渡到牧草枯草期,放牧所获取的饲草基本还能满足生理代谢及生长的需要,羊的体重也随之下降。(2)产毛量:经过试验,舍饲羊比放牧羊每只平均多产毛1.08kg。(3)产肥量:舍饲羊常年不出圈,粪肥全部产在圈内,经多次测定,每只羊平均日产纯肥1kg,而放牧仅能产纯肥0.5kg,相差1倍。(4)产羔初生重:舍饲母羊产羔初生重平均为4.26kg,放牧母羊产羔初生重平均为3.9kg,舍饲比放牧羔羊初生重多0.36kg,差异显著。(5)效益情况。①经济效益:一只放牧羊的全年牧工工资为12元,冬春季补饲草料为(1kg×0.3元×7个月×30元)+(0.15kg×0.8元×7个月×30)=88.2元/只,一年共需100.2元,而舍饲羊年需精料25.2元,饲草151.2元,共需176.4元。每只舍饲羊投入比放牧羊多76.2元,而一只舍饲羊可使禁牧草地增加生物量506.96kg,直接经济效益为152.09元。因此,舍饲羊的效益比放牧羊高75.89元。同时,舍饲羊在产毛量与产肥量上均高于放牧羊,由此可见,舍饲羊整体效益要比放牧羊效益大。②生态效益:舍饲养羊,既不减少群众的牧业收入,又可减少羊只对草地的践踏和破坏,对恢复草地植被有着重要的意义。

  2.2.1放牧对草地植被的影响经过试验,禁牧草地地上生物量、盖度、高度、多度与放牧草场相比均明显高于放牧草地,特别是生物产量比放牧草地平均高103.05~811.5kg/hm2。草地长期过度放牧利用,使绝大多数优良植物个体发育受到明显抑制,如羊草、针茅、冰草、糙隐子草等,但对低劣、有毒植物都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如冷蒿、星毛萎陵菜、狼毒等,对小叶锦鸡儿、羽茅等植物个体生长有利,但对其种群的发展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由此可见,对区域的草地大规模实行舍饲休牧是恢复草原植被,维持生态平衡的有效措施。

  2.2.2放牧对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1)放牧对草地土壤质地的影响:由禁牧与放牧草地土壤机械组成对比可以看出,放牧草地土壤表层粒径>0.25mm的土粒比禁牧草地占的比例大,表明土壤质地变粗,草地沙化严重。(2)放牧对土壤有机质含量的影响:禁牧草地0~20cm的土壤有机质含量较高,变化在0.846%~3.42%之间,经过过度放牧利用的草地,土壤表层的有机质含量明显减少,0~20cm仅有0.496%~2.12%。此外,随着时间的延长,禁牧草地的土壤有机质含量逐年增加,特别是下层土壤表现的尤为突出,但对于放牧草地的土壤来说,表层的有机质含量明显地逐年减少,而下层土壤变化较少。(3)放牧对土壤含氮量的影响:禁牧草地的土壤全氮含量普遍高于放牧退化群落的土壤全氮含量,前者表土的全氮含量变化在0.044%~0.164%之间,而后者变化幅度较大,在0.03%~0.118%之间。(4)放牧对土壤含磷量的影响:磷是构建生物细胞膜和传递能量的重要营养物质,过度放牧会导致土壤全磷含量明显降低,最终影响到草原生态系统的物质生产能力。

  (1)加强宣传教育,营造畜牧业发展的良好氛围。《畜牧法》颁布后,枝江市政府成立了由市政府分管领导任组长,畜牧兽医、工商、环保等相关部门领导为成员的《畜牧法》宣传贯彻领导小组,市政府专门召开《畜牧法》宣传贯彻电视动员大会,各相关部门将《畜牧法》的宣传教育活动作为重要工作内容,以政务宣传栏、省市畜牧兽医信息网等为载体,以悬挂横幅、张贴标语、发放资料、法律咨询等为形式,积极向公众开展《畜牧法》的宣传教育工作。近3年来,共张贴宣传标语3 000余条,悬挂横幅1 000多条,发放《畜牧法》单行本4 000多册,发放宣传资料20万余份。通过广泛宣传教育,增强了广大养殖户知法守法的法律意识,提升了畜牧执法人员执法能力和水平,营造了畜牧业发展的良好氛围。

  (2)狠抓畜牧政策落实,增添畜牧业发展的强劲动力。近年来,枝江市财政部门严格按照《畜牧法》的规定及市委市政府的决策部署,认真执行落实畜牧业发展的各项方针政策,充分发挥财政的职能作用,不断调整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建立健全财政支持畜牧业发展的资金支持增长机制。2009-2011年,各级财政累计投入畜牧资金8 934万元。按照资金来源渠道分,市级财政安排1 120万元,上级财政安排7 814万元。按照年度分,2009年投入财政资金2 638万元,其中市级341万元,上级2 297万元;2010年投入财政资金3 183万元,其中市级277万元,上级2 906万元;2011年投入财政资金3 113万元,其中市级502万元,上级2 611万元。市级财政资金主要用于畜牧各单位人员、机构经费支出、动物疫病扑杀补助、防疫疫苗采购、业务培训等;上级财政资金主要用于动物防疫、惠农补贴、能繁母猪保险、生猪标准化规模养殖建设、防疫体系建设、畜牧技术推广等。环保部门从规划布局、环境准入、综合利用等几个方面着手,加强畜禽养殖企业排污申报登记管理,积极做好畜禽养殖污染防治项目申报及上级资金支持,促进全市畜禽养殖污染防治。国土部门认真制定全市土地利用规划,积极争取畜禽养殖规划用地指标,尽量满足畜禽养殖用地需求。这些扶持政策的落实,为畜牧业后续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

  (3)规范种畜禽品种选育与生产经营,建立畜禽良种繁育体系。近年来,通过加快畜禽品种改良,规范畜禽品种的选育和生产经营行为,全市育种、扩繁、推广、应用相配套的畜禽良种繁育体系构架基本形成,保证畜禽产品的质量和数量。①建立市种畜场1 000头种猪核心群,培育正江公司、宏福牧业等20家规模场5 000头种猪繁殖群,发展生产群种猪12.87万头。近3年累计从湖北省原种猪场、湖北省良种场和正大畜牧公司引进优良种公猪300头,引进大约、长白、长大等良种母猪5 000头,累计改良种猪8万头,生产群母猪良种率达到98%。②建立了市康圣生猪人工授精中心和25个乡镇供精站,采购了专用送精车辆、冷链设备等相关设施设备,组成了50多人的品改技术专业服务队伍,制定了《枝江市生猪人工授精管理试行办法》等规章制度,每年可提供长白、约克、杜洛克等良种猪29万头份。③引进西门塔尔种公牛30头改良本地肉牛品种,印发肉牛品种改良宣传画册3 000份,推广肉牛品种改良技术,逐步建立肉牛品种改良冻配服务体系。④引进波尔山羊、南江黄羊、绿壳蛋鸡、海兰蛋鸡、白音罗勒蛋鸭等优良畜禽品种,使全市畜禽品种数量和质量得到了提高。⑤严格执行种畜禽生产经营准入制度,对没有取得前置许可手续(办理《种畜禽生产经营许可证》)而要求办理《工商营业执照》从事种畜禽生产经营或者生产商品代仔畜、雏禽的单位、个人,一律不予受理;对不具备经营资质的,坚决停止其经营活动;对无照经营的,坚决予以取缔。

  (4)狠抓畜牧兽医技术推广,提升畜禽养殖的科技含量。畜牧兽医技术推广是发展“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畜牧业的重要措施,经过多年努力,枝江市畜牧兽医技术推广工作取得了较大进步。①完善市、镇、村三级畜牧技术推广服务体系,发挥市镇畜牧兽医部门的技术推广公益职能,调动专业协会、农村经济合作社等农村合作组织的技术推广积极性,同时邀请畜牧专家、养殖技术能手到场(户)进行先进养殖技术交流,逐步形成了多层面多元化的推广网络。②以《枝江畜牧兽医科技》小报为载体,以“送科技下乡”、“科技入户”等活动为平台,开展畜牧兽医技术知识的教育宣传和畜牧兽医信息服务,加大先进科技成果转化力度。重点推广了畜禽标准化养殖技术、肉牛冻配技术、疫病综合防控技术、病死动物无害化处理技术等,大力发展了生猪“150”、“500”养殖模式、“零排放”养殖模式、蛋鸡“153”模式、肉牛“165”养殖模式等。近年来,已累计发放《枝江畜牧兽医科技》小报5万余份,开展“送科技下乡”等活动30余次,切实为养殖户解决了养殖技术难题。③抓好技术培训。结合阳光培训工程,组织畜牧兽医技术专家到镇到村、到场到户广泛开展技术培训,培训人员突破1万人次,提高了养殖户养殖技术水平。

  (5)规范畜禽养殖行为,增强畜禽产品市场竞争力。按照《畜牧法》规定,积极引导和支持畜牧业优化布局、调整结构,发展优势畜禽产品。①遵循“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的原则,做到生产发展与环境保护并重,制定了《枝江市畜禽养殖区域划分和养殖污染控制方案》,明确规定了畜禽养殖适养区、限养区和禁养区,对于近几年纳入国家政策扶持对象的新建养殖场(小区),由畜牧、环保、规划等有关部门到现场规划、选址,审核许可后方可修建,对原已建成的畜禽规模养殖场按照环保要求进行整改。②规范畜禽养殖档案建立,严格养殖投入品监管。对生猪年出栏50头以上、蛋鸡存笼1 000只、肉鸡年出笼5 000只的畜禽规模养殖户逐步规范建立畜禽养殖档案,目前已完成登记备案1 500余个。通过加强畜禽养殖档案管理,建立畜禽及畜禽产品可追溯制度,保障了枝江市优势畜牧产业的健康发展,提高了畜禽产品市场竞争力。③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的规定,认真履行动物卫生监督职能,督促养殖场(户)做好畜禽疫病的防治工作。

  (6)加强牧政执法监督,确保畜产品质量安全。坚持把贯彻实施《畜牧法》和《农产品质量安全法》结合起来,全面加强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①加快推进畜牧兽医体制改革,成立枝江市动物卫生监督所,建立专业执法队伍,明确动物卫生监督管理职能,为牧政执法监督提供了坚强的组织保障。②实行规模养殖场(小区)监管责任制,明确畜禽规模养殖执法监管人员,规定监管的范围和场区,对出栏(笼)的畜禽严格按照产地检疫规程实施检疫,出具产地检疫合格证明。对于年出栏生猪50头以上的规模场,规范建立养殖档案,并按照相关规定进行养殖环节病死猪无害化处理补助,有效防控重大动物疫情,从源头上控制了病死猪流向市场。③开展“瘦肉精”专项监测。按照国家农业部、省、市食品安全工作要求,2011年对全市生猪定点屠宰场和存栏50头以上的规模养猪场开展了拉网式的监督检查,共抽检生猪尿样8 000多份,未发现违法使用“瘦肉精”及其他违禁药物应用的情况。④对辖区5家年产10 000t以上的饲料生产厂家、165家饲料经营户及128家兽药经营户进行清理整顿,登记备案。按照《兽药经营质量管理规范》要求进行兽药经营GSP达标验收,创建了30家标准化兽药经营门店,对不符合要求的经营户下达了整改通知书,并与兽药、饲料经营户签订责任状320份,规范经营行为。⑤开展畜产品质量安全专项整治活动。市畜牧兽医局联合工商局、卫生局、质监局等9个部门定期召开联席会议,对餐饮业和集体伙食单位展开了动物产品质量的专项整治活动,发放宣传资料1 000余份,签订动物食品安全责任状137份,督促上述单位建立购肉台账,详细记录所购肉品的数量和来源。近3年来,市动物卫生监督机构联合工商等部门累计查处病害猪190头,冷冻病害猪肉7.5t,定点屠宰场处理病害猪肉30.33t,全部进行了无害化处理,确保了消费者食肉安全。

  (1)畜牧业生产发展实现新跨越。枝江市连续5年跻身全国生猪调出大市和全省畜牧生产大市,畜牧业已成为枝江农民增收的支柱产业。近3年来,生猪产业作为枝江市传统优势产业,生猪出栏量以年均10万头的速度递增,2011年年末生猪存栏70万头(其中母猪存栏12.58万头,居湖北省第一),全市生猪出栏116.39万头,年均增长8.8%;家禽产业发展迅速,已基本稳定在年出笼1 000万只以上且稳中有升,2011年家禽出笼1 099.78万只,年平均增长10.6%;牛羊等草食畜牧业得到长足发展,2011年肉牛出栏1.59万头,山羊出栏2.7万只,年平均增长分别为32.0%、8.4%。肉类总产量达到11.65万t,禽蛋产量1.1万t,年平均增长分别为11.4%、10.0%;实现畜牧业产值25亿元,年平均增长26.8%,占农业总产值的比重不断提高。

  (2)畜牧业生产发展方式实现新转变。规模化、标准化养殖场、养殖小区逐步取代了传统的分散养殖模式。目前已发展“150”等生猪标准化养殖模式211户347栋,生物发酵床饲养模式20栋;蛋鸡“153”标准化鸡舍44栋;肉牛标准化规模户15户23栋。生猪年出栏50头以上规模户达到1 890户,其中年出栏万头的规模场达到12个;蛋鸡年存笼5 000只以上的规模场达33个;年出笼肉鸡2 000只以上的场达47个;年出栏肉牛100头以上的场达15个;年出栏肉羊100只以上的场达50个。全市各类畜禽养殖小区达到145个,其中生猪养殖小区102个、养羊小区1个、肉牛小区5个、肉鸡和蛋鸡养殖小区37个。规模养殖场户的畜禽产品产量已占全市总产量的70%以上。

  (3)畜牧产业化发展实现新突破。通过积极加强引导、培植畜牧企业,大力推进畜牧产业化建设。阳光饲料、伟嘉饲料、施杨工贸、凤翔饲料等年产万吨的饲料生产企业蓬勃发展。宜昌正江公司、农盛畜牧有限公司、焱牧业、双圆蛋业等大型养殖企业日益壮大。通过招商引资,引进宜昌佳和牧业公司进驻仙女镇,投资5 000万元建立2万头生猪标准化示范场,带动了枝江市畜牧产业化的快速发展。通过项目建设,投资42万元在安福寺建设标准化仔猪交易大市场,带动枝江市45家仔猪交易市场规范化建设,为枝江市优质仔猪外销提供了交易平台。畜牧龙头企业继续发挥龙头优势,正大等龙头企业对养殖合作户实行“五包一保证”,即:包提供畜禽种苗、包提供饲料、包提供药物、包技术指导、包回收合格肉禽(肉猪)产品,保证合作户利润,带动了产业发展。同时畜牧业专业合作组织发展迅速,截至目前已发展到31个,登记备案畜禽交易经纪人1 200多人,全市畜牧业发展进入了产量、质量和效益并重的新阶段。

  (4)畜禽产品安全得到了新保障。近年来,枝江市认真贯彻执行《畜牧法》的有关规定,通过抓源头控制,抓疫病防治和养殖、投入品、屠宰以及流通环节的全程监管,有效地控制了畜禽疫情的发生,基本做到了清净无疫。畜产品质量安全监督长效机制日趋完善,部门联动、协同配合的运作机制已经建立,畜产品质量安全专项整治工作成效显著,市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和市动物卫生监督所的功能得到加强,依法行政和文明执法水平不断提升。

  近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下,枝江市畜牧业发展虽然取得了较好的成绩,但要全面提高畜牧业综合生产能力,推进畜牧业现代化进程,还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突出问题。①市、镇、村三级服务体系还不够完善,畜牧科技创新与畜牧兽医技术推广服务网络不够健全,对畜牧兽医专业队伍建设、公益性技术服务工作经费及设施设备完善的投入力度不够。②畜牧产业化发展相对滞后。目前枝江市产加销一体化、贸工农一条龙的组织形式和大的龙头企业还比较少,畜牧业生产组织化程度不高,经营管理粗放,抗风险能力较低。无公害畜产品产地认定和产品认证工作力度不强,畜产品品牌建设力度不大,市场竞争力较弱。③财政扶持资金投入较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