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导航

新闻中心

新濠天地官方网站新疆畜牧业:从传统走向现代
2023-12-04 09:12:24

  7月以来的连续高温,使来吉木萨尔县二工河水库度假的人愈来愈多,牧民曲合拉开的牧家乐游客天天爆满。

  曲合拉是吉木萨尔县老台乡阿克托别村的牧民。她说:“因为有了二工河水库,我们不仅从山上搬到村里,过上定居的日子,孩子就近上学了,2013年我和丈夫在村里开了这个牧家乐,生意特别好,一家四口人均纯收入有两万元。”

  的确,自治区成立60年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新疆畜牧业从草原畜牧业到现代畜牧业、从生产到经营、从体制到机制、从山区到平原、从牧区到农区均发生了深刻的蜕变。

  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以来,新疆更是着力转变畜牧业生产方式和发展方式,推进畜牧业综合生产能力建设和草原生态保护建设,加强动物疫病防控和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保障了全区畜牧业持续健康发展,为新疆经济社会发展和农牧区繁荣稳定发挥了重要作用。

  新疆有8.6亿亩的广袤草原,是全国第三大牧区。千百年来,辽阔的草原为新疆畜牧业发展提供了雄厚的物质基础,也在祖国西部筑起了一道绿色屏障。然而,随着牧区人口的不断增加和过度放牧,使新疆畜牧业发展步履愈来愈缓慢。

  改革开放之初,新疆全面推行草场、牲畜双到户的生产责任制,畜牧业走上了以家庭自主经营为主、市场化运行的发展轨道。然而“夏饱、秋肥、冬瘦、春死”,大灾大减产、小灾小减产,风调雨顺增点产的不稳定局面一直是新疆畜牧业发展的真实写照。牧业经济单一,多数牧民沿袭逐水草而居的游牧生产生活方式,牧区科学文化教育落后,人才奇缺。

  为改变这种现状,自治区党委、自治区人民政府分别于1996年、2002年和2008年召开三次自治区畜牧业工作会议,出台了《自治区党委、自治区人民政府加快发展畜牧业若干问题的决定》和两个《自治区党委、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加快现代畜牧业发展的意见》,以“改造提升传统畜牧业、开拓创新现代畜牧业”为方向,全力推动畜牧业生产方式由粗放、低效的单一化生产向规模、高效的产业化经营转变。

  与此同时,新疆从提高畜牧业综合生产能力入手,先后筹措4500余万元,对牲畜品种改良冷链体系进行了一系列的优化和完善。

  2011年3月,自治区又投资1500万元启动“多胎肉羊杂交生产体系建设”,以有效缓解区内羊肉市场消费需求增加和羊产业发展受草地资源承载能力限制的矛盾。

  2012年,启动新增1000万只出栏肉羊综合生产能力建设规划,发展多胎肉羊、农区和牧区肉羊养殖、肉羊杂交等生产。

  2013年11月,又出台促进牛羊肉发展重磅利好政策,即 《关于加快肉羊肉牛产业发展的意见》,从资金安排、肉牛羊产量任务、财政贴息补助及养殖风险保障等多方面,对新疆肉牛羊产业发展进行了全面部署。

  从品种改良到政策扶持再到规模化养殖,新疆畜牧史上从未有过的政策红利使新疆养殖业进入一个全新的发展时机。肉羊肉牛产业加快发展,全区新增500万只肉羊综合生产能力,牛羊肉价格稳中趋降。奶业、猪禽产业稳定健康发展,从猪肉调入省成为调出省,禽肉及禽蛋产量年均增幅达到10%以上。

  自治区畜牧厅提供的数字表明:按照“三通、四有、五配套”的标准,通过“分散定居、插花定居、村落式定居、异地搬迁定居”等多种模式,因地制宜地开展牧民定居建设,截至2014年末,全区累计实现游牧民定居21.7万户,按照2008年底全区27.56万户的游牧民户数静态测算,定居率达78.7%。

  因为受制于水,新疆畜牧业一直无法摆脱“逐水草而居”的传统模式,发展缓慢。

  上世纪80年代至2010年,为探索畜牧业发展之路,新疆在各地实施了牧民定居工程。但还是因为水,历经20多年的不懈努力,仅实现牧民定居10.65万户,占全区牧户总数的37%,仍有60%以上牧民未能实现定居。

  2010年6月9日,中央政治局委员、自治区党委书记张春贤到自治区水利厅调研时指出:“水利是实现新疆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的基础性、先导性、核心性工程,水利兴则新疆兴。”“要把牧区水库作为富民工程的首要任务来抓。” 并开出了一条破解新疆牧区水利建设难题的良方——工程实行区内大企业和入疆企业冠名无偿援建。困扰畜牧部门几十年的牧区水利投资问题得以迎刃而解。

  自治区27项定居兴牧骨干水源工程建设总投资19.4亿元,于2010年起分三批开工建设,可为2.5万户牧民定居提供水源,控制灌溉面积242.45万亩,改善灌溉面积160.95万亩,新增人工饲草料基地98.82万亩。目前,27座定居兴牧水利工程已全部下闸蓄水,发挥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