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导航

新闻中心

新濠天地官方网站重庆·石柱网
2023-07-03 21:18:52

  新濠天地官方网站新濠天地官方网站肉兔存栏量2.5万只,年出栏13万只;流转撂荒地1700亩,发展甜糯玉米和辣椒产业;吸纳当地村民务工,每月支付工资10万余元……谈到刘海龙,在桥头镇赵山村可谓家喻户晓。他虽然肢体二级残疾,走路不便,但其身残志坚、自强不息发展产业,引领村民共同致富的励志故事,在赵山村被众人所知、众人所赞。

  1993年,年仅17岁的刘海龙外出务工,凭借精湛的装修技术,辗转在福建、浙江等地打拼,练就出一身过硬的本领和敢闯敢拼的精神。务工期间,他还收获了幸福的婚姻,婚后育有一女一儿,小家庭的日子过得红红火火、蒸蒸日上。

  让刘海龙始料未及的是,2009年的一天,他在浙江省台州市一处工地做装修工作时,突感身体不适,双腿疼痛,行走非常吃力。心急如焚的他,在妻子向可英陪同下,前往当地医院检查。

  “股骨头坏死,你的双腿没办法治了。”医生的话,对刘海龙来说宛如晴天霹雳,他的心瞬间沉入谷底。

  刘海龙的兄弟姐妹得知情况后,纷纷打电话慰问或到医院看望他。大家表示,如果差钱尽管开口,一定会尽力提供帮助。亲人的关心和安慰,为痛苦彷徨中的他打了一针“强心剂”。

  刘海龙强忍着疼痛,在妻子的陪伴和亲戚朋友的帮助下,先后到杭州、福州、广州和重庆的医院住院治疗,在近3年的时间里,经历了3次手术,花费了20余万元,仍旧未能康复,落下了终身残疾。

  “那时候心情很低落,真想就这样躺着,什么都不管不问。”刘海龙说,生病后,出行只能靠轮椅,病痛时常折磨着他,每天都要吃药止痛。

  然而,家里有两个老人需要赡养、两个孩子要上学,治病借的钱要还,后续治疗还需要钱……面对艰难的处境,刘海龙深知自己不能躺下,也不敢躺下,他决定振作起来、自谋出路。

  2012年,正当刘海龙拖着病残的身体苦寻产业发展门路时,县残联获悉他的情况,邀请他参加农村残疾人实用技术培训,为他送来了“及时雨”。在学习长毛兔养殖技术后,刘海龙决定尝试着在家养殖长毛兔。

  对于一名残疾人来说,创业注定要付出比正常人更多的艰辛和努力。为节约建兔场的资金,刘海龙坐在轮椅上,自己动手搅拌混凝土、砌砖块。劳动中,只要一用力,他的双腿便钻心般疼痛,面部肌肉抽搐变形,汗水不住地流下来。他将牙齿咬得格格响,忍着剧痛坚持干活,止痛药成为他随身携带的“囊中宝”。

  刘海龙强忍身体的病痛,克服当时缺水、缺电、缺创业资金等困难,与妻子每天起早贪黑、挥汗如雨,用近半年的时间,借资建起了有400多个圈舍的长毛兔养殖场。

  随着身体逐渐恢复,刘海龙最终摆脱了轮椅,可以在拐杖支撑下慢慢行走。重新站立起来后,他对发展长毛兔产业充满了信心。

  2013年,是他养殖长毛兔的第一年,因兔毛价格较好,赚到发展产业“第一桶金”后,他一边精心饲养长毛兔,一边扩大养殖规模。

  好景不长,进入2015年,因兔毛行情风云突变,价格一路下跌,刘海龙的长毛兔产业入不敷出,一时陷入了窘境,背上了沉重的债务。

  县残联和当地党委政府负责人知悉情况后,来到刘海龙家里“会诊”,为他出谋划策、解决难题。考虑到肉兔市场需求量较大,价格相对稳定,饲养周期短、见效快,大家建议他增加肉兔养殖项目,增强抵御风险的能力。

  为帮助刘海龙走出困境,县残联“雪中送炭”,不仅为他落实了2万元的残疾人创业扶持资金,还帮助他向重庆市残疾人福利基金会争取了3.6万元“龙湖”种养殖扶持资金,并帮助他申报办理了“康复扶贫”贷款,注册成立了石柱县龙翔肉兔养殖场,让他再次看到了希望的曙光,坚定了创业的信心。他迅速调整状态,熬过创业的艰难期,肉兔产业发展渐入佳境。

  为把产业做大做强,近年来,刘海龙在当地政府和相关部门帮扶下,多次扩大养殖规模,将肉兔养殖场升级为渝畅农(石柱县)生态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存栏量达2.5万只,每年销售肉兔13万只左右,总产值约650万元,成为远近闻名的产业致富带头人。

  在妻子向可英眼里,丈夫刘海龙是一个意志坚强、勤劳朴实的人。去年冬季,赵山村一连数日寒风凛冽,大雪纷纷扬扬下个不停。一天晚上,刘海龙在夜巡时发现,从山上通往兔场的自来水管被冻裂,无水可喝的兔子啃起了兔圈内的橡胶水管。如不及时修复管道,兔子将橡胶水管咬坏后,维修难度将更大,维修成本将更高。

  于是,刘海龙拄着拐杖,拿着维修工具,向可英打着手电,两人沿着管道沿路检查,在离养殖场1公里的山坳里找到了管道冻裂的位置。当他半跪半蹲着维修好管道后,起身一个趔趄,发现双腿又冷又麻又痛,不住发抖,他赶紧吃下随身准备的止痛药,在妻子的搀扶下,一瘸一拐挪步回到家里。

  在当地党委政府负责人眼里,刘海龙是一个有责任担当、有奉献精神的人。为保护好我县长毛兔种兔资源,不断提升资源保护能力和自主育种能力,在重庆市畜牧技术推广总站的帮助和指导下,他按照相关标准建起了石柱县长毛兔保种场,养殖了400余只长毛兔。

  按照当前长毛兔的市场行情,每年养殖400余只长毛兔将会出现亏本,但为了保存我县的长毛兔“火种”,刘海龙掷地有声地说:“即使亏本也要坚持下去,等待市场复苏后,石柱长毛兔产业一定会再创辉煌。”

  入夏以来,走进赵山村瓦寨组的辣椒种植基地,一行行辣椒苗长势旺盛,有的已经长出了又细又长的青翠辣椒。在碾盘组的甜糯玉米种植基地,一株株玉米郁郁葱葱、长势喜人。看着眼前欣欣向荣的产业发展景象,谁也想不到,一年前,这里还是一片荒芜的撂荒地。

  赵山村的青壮年以外出务工为主,留守在家的大多是老人和小孩,撂荒土地日益增多。在这样的背景下,如何让撂荒地“活”起来,促进粮食稳产、农民增收,助力畜禽养殖,走上农业产业循环发展之路?刘海龙一直在苦苦思索着。

  2022年,在当地党委政府和驻村干部的大力帮助下,有着深厚土地情结的刘海龙以每亩300元的价格,从村民手中流转了1700亩撂荒地。他迅速组织务工村民开荒整地,并在今春分别种植了1500亩甜糯玉米和200亩辣椒,让昔日“沉睡”的土地焕发出了新的生机。

  刘海龙爱学习,他在电视上看到种养结合的循环经济的报道后,大受启发,在向市里和县里的农技专家学习请教后,决定在甜糯玉米基地套种大豆。连日来,他带领务工村民,在甜糯玉米种植基地,按照一定的间距种植大豆。他说:“玉米大豆套种,既可减少土地的水分蒸发,培育土壤的肥力,又可增加大豆产量,节约土地资源。”

  为使玉米秸秆派上用场,刘海龙养殖了200多只山羊,还购买了加工玉米秸秆的机械设备,用来制作青贮饲料饲养山羊,通过资源循环利用,确保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同步发展、同步提升。

  为将兔粪“变废为宝”,目前,在当地政府和相关部门的指导和帮助下,刘海龙正在紧锣密鼓建设有机肥加工厂,采购有机肥生产设备,准备将兔粪做成有机肥,用于辣椒、玉米和油菜种植,推动产业向纵深发展。

  为确保土地四季见绿、一地双收,刘海龙表示,在秋季采收完玉米和辣椒后,还要种植油菜,通过“玉米(辣椒)+油菜”的复种模式,实现粮油兼丰、绿色高效。

  “充分利用好宝贵的土地、生态资源,发展好循环经济,走生态农业的发展路子,是我努力的方向。”刘海龙目光坚定地说。

  刘海龙将肉兔、辣椒、玉米等产业基地建在“家门口”,既解决了产业发展用工问题,增加了村民的务工收入,又利用本地的地理和资源优势,增强了产业发展后劲。

  “我是渝畅农公司的一名肉兔饲养员,在这里上班5年了,每年工资超过5万元。”谈到就近务工的收入,碾盘组村民刘相群喜上眉梢。

  “我在渝畅农公司从事农业生产管理工作,收入不比在外面务工差,既顾了家,又增了收……”家住瓦寨组的罗德龙是该公司的老员工,谈到就地务工的好处,喜悦之情溢于言表。

  “我今年68岁了,在这里务工每天有100元的收入,每个月的工资有2000多元,如果不是海龙把荒地利用起来发展产业,我这么大年纪的人,啷个能挣得到这个钱嘛!”说起在家门口务工增收,新建组村民曾瑞兰赞不绝口。

  今年以来,刘海龙的产业发展势头迅猛,在渝畅农公司务工的村民少的时候有20多人,高峰期有50多人。今年1月至6月,刘海龙已支付工资60余万元。

  刘海龙深知,残疾人创业比正常人更加困难,多年来,他一直积极帮助当地的残疾群众,鼓励他们自立自强、创新创业。

  向海明是碾盘组的一名残疾人,家里有体弱多病的父母。在刘海龙的帮助和指导下,他每年养殖山羊20只、肉牛10头,家庭经济状况大为好转。

  刘海龙深知,发展产业不仅离不开政府的大力扶持,也需要社会各界的关心和帮助。心怀感恩的他,近年来,尽己所能,帮助了多个困难家庭,不仅免费提供养殖技术,还直接捐钱捐物,多方给予帮助。

  一路走来,刘海龙怀揣大爱真情,乐于助人,谱写了一首首感人肺腑的奉献之歌;他不畏病痛、勇于拼搏,以手中的拐杖为笔,在赵山村的大地上,勾勒出了一幅产业兴旺的生动画卷;他胼手胝足、艰苦奋斗,书写出了精彩的创业故事,成为大家学习的榜样,激励当地群众砥砺奋进。